迫在眉睫 芯片短缺或将持续到2022年

  • 时间:2021-12-17
  • 作者:创芯时代
  • 浏览:2371次
  • 分享
  • A+ A-

最新数据显示,2021年上半年,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256.9万辆和1289.1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24.2%和25.6%。整体来看,市场持续增长,但6月份月度产销同比下滑明显,1-6月累计产销较1-5月增速分别下降0.2和1.4个百分点。


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,在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中,芯片供应问题较为突出,原材料的上涨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。此前有预测称,芯片问题的影响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有所改善,但宝马认为,芯片供应尚未出现缓和迹象,下半年供应将持续紧张,甚至可能导致进一步减产。


那么,汽车行业缺少哪些芯片,短缺会持续多久?

2021年,芯片突然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,“造芯片”成为今年汽车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一件大事。汽车行业从来没有被芯片困扰过,但突然今年会因为芯片停产减产。


大众、福特、丰田等众多汽车企业纷纷采取减产等措施应对危机。此外,为了保证更高的利益,很多车企都做出了“弃车留帅”的决定。戴姆勒将有限的芯片供应优先给予奔驰S级等车型,大众集团也采取了类似措施。


■全球芯片短缺导致410万辆汽车减产。

芯片短缺的原因比较复杂,可以认为是很多“灰犀牛”在一起相遇,导致了芯片短缺。


首先是疫情。疫情导致芯片代工厂前期启动不足,生产线安排不足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芯片的生产。然而,这种现象去年才出现。在今年供应紧张的压力下,芯片代工厂已经满负荷运转。疫情的影响还在于,由于去年经济不景气,大量汽车工厂和供应商降低了生产目标,导致芯片代工厂只为汽车芯片安排了有限的资源。


其次,手机等高端芯片压制了汽车芯片的产能。此前,时任博世CEO的沃克马·邓纳在谈及芯片短缺的原因时,也谈到了国际市场的资源竞争,包括华为等在全球采购芯片,导致芯片工厂生产力集中,以保证消费电子市场的芯片供应。


消费级芯片要求低,利润高,因此芯片工厂比要求低、利润高的汽车级芯片更愿意投入生产线生产消费级芯片。


第三,汽车的电气化和智能化导致芯片需求增加。在以前的汽车中,机械零件占绝大多数,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之外,几乎没有电子控制零件。目前,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兴起,传统汽车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也需要芯片来控制。比如目前燃油车上用的是电子水泵和电子油泵,为了节能,都需要芯片来控制。在智能电动汽车上,所需的芯片总数是传统汽车的两倍多。


一方面是芯片的需求在增加,另一方面是芯片短缺。

今年,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削减了部分车型的产量或停产。第一季度,大众汽车削减了德国沃尔夫斯堡和埃姆登工厂的产量,预计产量将减少10万辆。奥迪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采用了员工轮换制,芯片短缺对其部分车型的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

在北美市场,6月初,有5.5万辆汽车因芯片问题停产,其中包括福特Escape和福克斯等热门车型。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量因芯片减少25万辆,国内大众和通用不得不短时间停产,以应对生产线饱和。


研究机构IHS预测,如果芯片短缺问题到今年年底得不到解决,可能会导致全球汽车减少410万辆。由于短缺,芯片的价格进一步上涨。近日,比亚迪宣布,由于上游产能不足,半导体价格将上涨5%,预计2022年价格将上涨10%-20%。


除了停产,一些需要芯片支持的高端配置也缺失了。比如日产、宝马、奥迪等高端车型的导航、车道偏离等配置无法供货,导致部分配置车型无法使用。


■缺少什么样的汽车芯片?

这波汽车芯片短缺主要是指MCU汽车微控制器。


微控制器是将中央处理器、存储器、闪存、计数器、A/D转换器、串口等外设接口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芯片级计算机。在国内,4位、8位、16位国产品牌等低端芯片MCU产品自给率较高,而高端MCU市场则以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瑞萨、恩智浦等大品牌为主。


发动机、变速箱、ESP/ABS、车窗、安全气囊、空压缩机等。都需要MCU来控制。传统的燃油车有几十个MCU,比如宝马7系有40多个MCU,像蔚来这样的智能电动车会有几百个MCU。这些MCU控制不同的组件,但它们都属于汽车仪表芯片。


不同于消费级芯片的低要求,汽车级芯片的制造要求非常高。消费电子产品可以容忍停机和重启,但汽车中很少有芯片能接受这样的故障。以瑞萨车规芯片的要求为例:要求芯片在环境温度为-40℃至75℃、湿度为95%、15-25KV的静电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,并且还有20年的保质期,不允许损坏,产品不良率小于100万,几乎为零。


除了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外,车规级芯片还应满足国际汽车电子协会的规范:AEC-Q100可靠性标准、零故障供应链质量管理标准IATF 16949、ISO 26262的功能安全标准,其中,ISO 26262的功能安全标准应能有足够的冗余度,在不影响整车安全的情况下,保证发生故障时的产品安全。消费芯片没有这些要求。手机在0℃以下室外可能无法工作,玩具狗芯片半年后可能会坏掉。


这就是汽车芯片的特点:不难但要求高,利润不高。

汽车MCU低于消费级芯片工艺,通常低于40 nm,最高级别也只有28 nm工艺制造水平。芯片制造是一个资产密集型产业,需要极高的资本和昂贵的设备。只有少数芯片工厂能够生产,TSMC就是其中之一。目前,TSMC生产的单片机约占全球的70%。


■汽车产业链对策

目前,在全球芯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厂商包括TSMC、三星和英特尔。TSMC在芯片产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。


在谈到芯片短缺时,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高管提到,得益于过去成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,博世一直奉行零库存战略,芯片几乎不库存,这也符合芯片需要更高保存环境要求的原因。由于博世的零库存,大众等OEM也将博世等供应商告上法庭要求赔偿。


芯片供应周期过长,短时间内不可能切换到第二供应商。芯片订购和交付需要16周,而一些复杂的芯片如ESP或导航系统则需要26周。因此,MCU的有限供应只能要求TSMC增加产能。


多年来,英飞凌、恩智浦和其他芯片制造商已经将订单转移给了原始设备制造商。英飞凌在2021年将65nm芯片转移到TSMC,之后在2021年,英飞凌一半的生产外包出去,计划在5年内将MCU外包比例提升到70%。瑞萨就更夸张了。2021年,瑞萨裁员,将车用MCU外包给TSMC。到目前为止,单片机的外包率已经达到90%以上。


“来自IHS的调查和分析数据”

因此,汽车芯片生产的所有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。过去有七八家工厂一起生产芯片,但现在全球70%甚至更多的产能在中国台湾省。全球巨大的汽车芯片市场给了TSMC,TSMC应该赚很多钱,这是理所当然的。然而,现实是汽车芯片利润只占TSMC营收的3%,而手机芯片占48%。可见,在华为等公司去年囤积消费级芯片的背景下,TSMC会优先考虑华为的订单,汽车芯片的订单应该先“牺牲”掉。


汽车是一个复杂多样的产业,除了单片机芯片,还有上下游供应链。这种不正常的供应链关系也让整个行业反思。


一方面,TSMC提高芯片价格,以满足芯片扩张的要求;另一方面,所有国家都增加了对汽车芯片的投资,把鸡蛋从篮子里拿出来。美国也在制定一项长期芯片供应计划,TSMC在亚利桑那州价值120亿美元的工厂和三星在得克萨斯州的芯片工厂将发挥重要作用。欧盟也应该在TSMC的协助下建立一个先进的芯片工厂;中国也在积极投资支持本土芯片企业。


本轮芯片短缺也将让OEM、供应商和芯片工厂思考代工模式和外包组合带来的风险,提高供应链风险管理意识。可以预见,芯片危机的解决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,芯片交付周期长,芯片工厂投资大。任何一家晶圆厂的建成投产都需要几年的时间,TSMC新的北美工厂投入使用也需要两年的时间。预计芯片危机可能要到2022年底才能完全恢复。



*本文转载自百度

近期热门